大蒜產量形成的關鍵期,是在大蒜抽苔至鱗莖膨大期,大蒜蒜苔長至葉鞘外15~20公分,就可以用專用蒜苔小刀,向下滑至三片葉左右切斷拔出蒜苔,這樣就把大蒜苔的頂端優勢去除了,相當于其他農作物打頂的原理,失去了頂端生長優勢的大蒜,葉片制造的光合營養,根部吸收的養分,都會回流進入地下鱗莖儲藏,此期就是大蒜產量形成的關鍵期,大蒜蒜苔采收之后,在養分回流的作用下,地下鱗莖迅速膨大,能否得到足夠的養分,是大蒜產量能否提高的一個關鍵因素,加強大蒜蒜苔采收后的管理非常重要。
大蒜鱗莖膨大期一般需要4周左右,拔完蒜苔需要生長三周左右,在這三周的時間內,只要是做好兩件事,就能讓大蒜的產量進一步提高。拔完蒜苔之后,大蒜的地上部生長點就沒有了,葉片,植株也停止了生長,新的生長點就轉向了地下鱗莖大蒜瓣兒的生長。養分能不能持續的供給地下鱗莖生長,關鍵就看地上部葉片制造光合營養的多少,大蒜根系吸收地下養分是否充足,從而決定大蒜的產量是否進一步提高。諸多因素加起來總結就有2點,將這兩件事做好,大蒜才能在最后的時間里進一步提升產量。
一是延長葉片的功能期,大蒜拔完蒜苔之后,葉片內的養分開始向地下鱗莖回流,這時需盡量地延長綠色葉片的功能期,制造更多的光合營養,盡量保持大蒜植株直立,有利于采到更多的光,同時為了延長葉片的功能期,最好是在拔蒜苔前一天或當天,對大蒜全田噴灑一遍,0.3%磷酸二氫鉀水溶液+3000倍液蕓苔素內酯+兩包地下根莖專用型天達2116+氯化膽堿·萘乙酸,混合均勻后,兌水16公斤全田噴灑,同時應加入相應的藥劑防治病害,比如大蒜銹病,白粉病等病害。間隔7~10天再噴灑一遍。
二是澆水要及時,大蒜生長離不開充足而適宜的水分,大蒜拔完蒜苔之后,馬上進行澆水,并順水沖施每畝地2.5公斤尿素即可,其他的各種肥料,就不用再順水沖施了,此時根系逐漸走向老化,吸收肥水能力也在逐漸地下降,直至成熟。土壤濕度保持在75%~80%左右。通過澆水與補充肥料,盡量延長葉片的功能期,延長地下鱗莖的膨大時間,就更有利于大蒜獲得比較高的產量,如何種植出更加優質高產的大蒜,推薦學習我的付費專欄《大蒜高產栽培法》,里面有更詳細的種植管理技術,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,歡迎關注,喜歡的朋友點個贊再走吧。
注:以上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涉版權,請聯系0537-3163971刪除。
1.凡是文章底部注明文章來源的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或網絡。文章中闡述的觀點及立場不代表國際大蒜貿易網的觀點及立場。如果文章涉及侵犯版權,請聯系國際大蒜貿易網客服0537-3163971進行刪除;
2.國際大蒜貿易網發布的價格、行情、數據等信息僅作為交流參考,不可作為您存儲、購銷、投資等決策的直接依據。國際大蒜貿易網不對您由此產生的虧損負責。